三国志秦王本纪 史记秦王本纪

1、《三国志》有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亦有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凡七十八国……皆古之辰国也。所以,辰国被认为是三韩(辰韩、马韩、弁韩)的前身。而同样的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中有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所以辰韩与辰国的关系就变得无法查证,而辰国被称为古国,其究竟存在于什么时候也有**证。

2、当西汉王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四郡的时候,在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中存在两个所谓的“国”,即辰国、马韩国。

3、马韩国,在史书中也称韩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卷1:“魏满击朝鲜。朝鲜王准率宫人左右。越海而南至韩地。开国号马韩”,并引甄萱《上太祖书》:“昔马韩先起,赫世勃兴”,认为这个先于新罗始祖赫居世兴起的“马韩”是“以王准言之耳”。朝鲜古籍《箕子本纪》、《东史纲目》、《大东韵玉》、《月汀漫笔》等书,都把箕准南下所建立的政权称为“马韩”。则中国史书所载箕准的“韩王”称号,应是“马韩王”的省称。参之在此之前的中国秦王朝时,汉人移民进入韩地,“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已经出现了马韩的称号,可见《三国遗事》等朝鲜史书的记载是正确的,此时韩地已分出辰韩,箕准的王号自然是“马韩王”。因此,本书采用朝鲜史书记载的“马韩王”称号。据《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的记载,在箕氏朝鲜为卫满攻夺以后,*后一个王准,“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是箕准率古朝鲜遗民进入马韩人的居住区,因而采用当**体民族的称号,定国号为马韩,而没有延用其原来的国号朝鲜。

4、按朝鲜半岛史书的记载来看,马韩国大约存在了8世200年。《大东韵玉》、《月汀漫笔》等史籍都仅仅记载了箕准的后代“继立为王”,后来“国弱为百济所并”,对其**时间与世次没有记载。徐命膺《箕子本纪》称箕准的马韩国共存在了200年。安鼎福《东史纲目》则为202年。李德懋《盎叶记》的记载是箕准之后传了8世。这些晚出的史籍所载的一些细节是无法凭据的,就在当时,《盎叶记》的作者李德懋虽然记载了箕准之后的世次,却也对此持不信态度,这一点在其书中说得很清楚:“赵斯文(衍龟)尝见一书,录箕子以后谥讳历年,为寄余一通,虽甚荒诞,而姑记之,以备竹书路史之异闻焉。”但是,各书都记载箕准及其后裔在韩地**过一段时间,这一点应该是可信的。也就是说,中国史书中所说的“准后灭绝”,《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不是说箕准没有留下后裔,而是其后裔失去了在韩人中的**地位。本节所引朝鲜古籍皆转引自**人今西龙著、李健才译:《箕子朝鲜传说考》,载《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2期。

5、虽然马韩国存在的时间难以确定,但如果按《盎叶记》所说,是传了8世,显然比仅传了3世的卫氏朝鲜要长久得多。当汉灭卫氏朝鲜设四郡时,马韩国还是存在的。

6、在朝鲜半岛南部与马韩国并存的另一势力是辰国。

7、蒙文通认为,“辰之名,古未他见,而国则*古”,“海中古之辰国即箕子之国也。箕子旧封,周秦载记不闻有朝鲜之说,有之自苏秦伏生史迁始。意者汉人以于时习闻之朝鲜说之,倘朝鲜伯济,并是辰之一国,而箕氏之支庶。燕人卫满击破朝鲜而自立为王,卫氏所破之前朝鲜,在前世盖之离辰国而*大,其则东夷之事,自殷末以逮于汉初,盛衰起伏,为变已多。周之衰,九夷八蛮不接于中国,故史文阙而莫详。是辰国原为箕子所建之商国”。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龙门联合书*,1958,第99页。此观点直到*近仍受到学者的引用。参见张军:《辰国小考》,《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张碧波:《古朝鲜文化探源》,《北方论丛》2000年**期。张碧波虽然也引蒙文通的说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仅引“辰之名,古未他见,而国则*古”等蒙文通书中的段首文字,却不引“海中古之辰国即箕子之国也”,“是辰国原为箕子所建之商国”等结论*文字。事实上,张碧波认为,古辰国是箕子东迁之前就存在于朝鲜半岛北部的商人的海外属地,其与箕子国还不是一回事,这与蒙文通的观点并不一致。但认为辰国出现于商周之际实出于对史料的误解。

8、据悉,箕子朝鲜的准王(箕准)被燕国遗民卫满击败后逃往辰国,并自称韩王。

9、《舆地胜览》云:武康王始皇二十七年申巳立,汉惠帝元年丁未,燕人卫满来侵,率佐右宫人浮海南出,立国金马郡,今益山,改国号曰马韩,在平壤为王二十七年,自箕圣东渡己卯后,凡四十一世,历年为九百二十九年。

三国志秦王本纪 史记秦王本纪10、马韩的国王曾以“辰王”自称并宣布对整个三韩拥有主权。考古发现表明,马韩是三韩中*为发展的一个。马韩鼎盛时期,疆域包括整个汉江流域和今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也有观点认为,准王逃亡马韩部落建立的**被称为辰国,其地理位置也大体相当。

11、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南部三韩之一,位于带方郡南方,邻接黄海,东为辰韩。马韩为定居民族,已懂得种植谷物、养蚕。尚是部落社会,根据《三国志》记载,**由54个城邦组成,总十余万户。城邦没有城郭,皆同属一个部落,而每个部落皆有首领。势力强大的部落的首领称做臣智,其次称做邑借。

12、另外辰韩、弁韩各有十二国。三韩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他们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13、《三国志》亦引用了《魏略》,指朝鲜的宰相历溪卿因为向右渠王谏言不果,带同二千余户居民出走辰国[6]。而根据《汉书》,右渠王亦曾代表辰国出使西汉[7]。关于古之“辰国”,(后汉书·东夷传·韩传)亦有记载:

14、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凡七十八国,……皆古之辰国也。马韩*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15、这段记载所述史事是:其一,“三韩”都是“古之辰国”,也就是说“三韩”之地都是古之“辰国”之地。所谓“古之辰国”,即指“三韩”出现前其先人之居地,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汉书·朝鲜传》中所提到的“辰国”。其二,在三韩之中,以马韩*大,因此各部落都推选马韩人为“辰王”,这“辰王”实即马韩王,取“辰”名,是因为此地为“古之辰国”之地;“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是指马韩建都于目支国,马韩王(即“辰王”)是三韩部落联盟的盟主。持辰国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之说的学者,其论据皆以这段记载为重。然而,他们没有正确理解前述“共立其种为辰王”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正确解读“尽王三韩之地”的真实含义。从“共立”可知,当时三韩这个部落联盟实行的是联盟议事会制,这个议事会由各部落和氏族的酋长参加,联盟的**(辰王)就是这些参加议事会的首领们讨论选举出来的,既然如此,“尽王三韩之地”就不能理解为“辰王”充当三韩之地的国王了,“辰王”无疑就是在“古之辰国”的区域内兴起的三韩的部落联盟的酋长。其三,三韩部落的酋长(“国王”)在担任酋长之前都是马韩地区的土著人,也就是说,除了马韩的酋长是由马韩人充当外,其他二韩的部落酋长也是由马韩人充当。

16、那么,为什么三韩的首领都由马韩人充当呢?《三国志·东夷传·韩传》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根据:

17、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残馀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弁韩亦十二国,……弃、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二十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

18、由上述资料可知,辰韩的居**要是“外来户”,他们是在秦朝时迁徙而来的秦人的后裔。当秦人为逃避苦役而成群接队地流人马韩之地(即“古之辰国”)时,土著的马韩人给他们让出了东部之地,自秦而至魏,秦人及其后裔便定居于此,形成了新的部落,始有6个部落,而逐渐发展成12个部落,人口比原来翻了一番。

19、关于秦人避役于“古之辰国”之东的说法,是可信的。《魏略》载:“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此处之“辽东”应指辽东郡。秦朝的辽东长城修到哪里呢?有的学者经考证认为秦长城的东端应是现在朝鲜平壤市西南江西郡以西的咸从里,②这是完全正确的。既然如此,秦朝的辽东郡已由清川江以北而拓展到了清川江以南箕氏朝鲜的西北角一带。但是,《史记》和《汉书》的《朝鲜传》载,这西北一角地带后来竟成了“空地”。③为什么成为“空地”呢?依笔者之见,这一地区的秦人都为避苦役而逃亡了。他们逃亡的方向应是向南、向东,有一部分留居箕氏朝鲜地区,即乐浪地区,一部分徙居“古之辰国”之东,这就是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的原因,古“辰国”的土著居民对这些逃难者寄于“人道主义”的同情,割其东界以居之,但由于这些秦人“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④要注意,“其十二国属辰王”中的“十二国”既应指辰韩的十二国,亦应指弁韩(即弁韩)的十二国,而“属辰王”的“辰王”不是马韩的“辰王”,而应是辰、弁二韩各自的“辰王”。所谓“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是指辰、弁韩的“辰王”世世用马韩人担任,而不是指“家天下”意义的“世袭”制。“辰王不得自立为王”还是说的辰、弁二韩的“辰王”(部落酋长),不能由本种落流移之人及其后裔中产生,这是世代立下的规矩。

20、综上所述,“古之辰国”即是后来的三韩之地,此“辰国”仅指地域,而非真正的**实体,后来在“古之辰国”地区形成了三韩,三韩的部落酋长都称“辰王”,并皆由马韩人充当,马韩的辰王是三韩部落联盟中的盟主。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中存在两个所谓的“国”,即辰国、马韩国。韩国,在史书中也称韩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卷1:“魏满击朝鲜。朝鲜王准率宫人左右。越海而南至韩地。开国号马韩”,并引甄萱《上太祖书》:“昔马韩先起,赫世勃兴”,认为这个先于新罗始祖赫居世兴起的“马韩”是“以王准言之耳”。朝鲜古籍《箕子本纪》、《东史纲目》、《大东韵玉》、《月汀漫笔》等书,都把箕准南下所建立的政权称为“马韩”。则中国史书所载箕准的“韩王”称号,应是“马韩王”的省称。参之在此之前的中国秦王朝时,汉人移民进入韩地,“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已经出现了马韩的称号,可见《三国遗事》等朝鲜史书的记载是正确的,此时韩地已分出辰韩,箕准的王号自然是“马韩王”。因此,本书采用朝鲜史书记载的“马韩王”称号。据《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的记载,在箕氏朝鲜为卫满攻夺以后,*后一个王准,“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是箕准率古朝鲜遗民进入马韩人的居住区,因而采用当**体民族的称号,定国号为马韩,而没有延用其原来的国号朝鲜。朝鲜半岛史书的记载来看,韩国大约存在了8世200年。《大东韵玉》、《月汀漫笔》等史籍都仅仅记载了箕准的后代“继立为王”,后来“国弱为百济所并”,对其**时间与世次没有记载。徐命膺《箕子本纪》称箕准的马韩国共存在了200年。安鼎福《东史纲目》则为202年。李德懋《盎叶记》的记载是箕准之后传了8世。这些晚出的史籍所载的一些细节是无法凭据的,就在当时,《盎叶记》的作者李德懋虽然记载了箕准之后的世次,却也对此持不信态度,这一点在其书中说得很清楚:“赵斯文(衍龟)尝见一书,录箕子以后谥讳历年,为寄余一通,虽甚荒诞,而姑记之,以备竹书路史之异闻焉。”但是,各书都记载箕准及其后裔在韩地**过一段时间,这一点应该是可信的。也就是说,中国史书中所说的“准后灭绝”,《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不是说箕准没有留下后裔,而是其后裔失去了在韩人中的**地位。本节所引朝鲜古籍皆转引自**人今西龙著、李健才译:《箕子朝鲜传说考》,载《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2期。然马韩国存在的时间难以确定,但如果按《盎叶记》所说,是传了8世,显然比仅传了3世的卫氏朝鲜要长久得多。当汉灭卫氏朝鲜设四郡时,马韩国还是存在的。在朝鲜半岛南部与马韩国并存的另一势力是辰国。有之自苏秦伏生史迁始。者汉人以于时习闻之朝鲜说之,倘朝鲜伯济,并是辰之一国,而箕氏之支庶。燕人卫满击破朝鲜而自立为王,卫氏所破之前朝鲜,在前世盖之离辰国而*大,其则东夷之事,自殷末以逮于汉初,盛衰起伏,为变已多。周之衰,四夷不接于中国,故史文阙而莫详。是辰国原为箕子所建之商国”。

21、《三国史记》记载,百济温祚王在位期间常与北方的靺鞨和东方的乐浪郡交战,因此将国都慰礼城迁往汉水之南,并于公元9年左右并吞了当地的马韩国(辰国)。

1、是《史记》中人物。《三国演义》内容是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没有秦国,也就没有秦王。《史记》记载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年间,包括的周朝时期的诸侯国秦国。

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家罗贯中。

5、《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6、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 三国志的竭石山在哪里 三国志战略版的碣石山坐标

    三国志战略版中,有很多地方是**的资源圣地,其中有一个碣石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形!下面小编带来了三国志战略版碣石山在哪里的攻略。想要知道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更多攻略:三国志战略版攻略大全 碣石山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 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露头的火山

  • 三国志男 三国志男 电子书

    1、喜欢玩三国志的男生通常具备战略思考、历史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格特点。 2、战略思考是喜欢玩三国志的男生的一大特点。在游戏中,玩家需要精心策划军事行动、分配资源、建设城池,这要求玩家具备长远的眼光和灵活的决策能力。这种战略思考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游戏中,也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和规划。他们可能会在工作中展现出对复杂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见解,或是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的**才能。 3

  • 三国志游戏单机版 三国志游戏单机版哪版*好

    1、《吞食天地》系列,智冠出品,吞食天地系列的1,2,3代我都无缘相见,只有4代还较有印象,就是武将手上都拿着比自己身体比例还大的夸张武器。 2、《刘备传》智冠出品,必属XX,其实这款游戏褒贬不一,创意很不错,但就差在画面上,简直...反正我没看几眼就玩不下去了。 3、《赤壁之战》熊猫出品,老游戏一个,当时我还一度把它和前导的《赤壁》搞混,游戏的卖点在于不错的剧情。 4、《龙腾三国》智冠出品

  • 三国志游戏 三国志游戏单机版手机版

    1、《吞食天地》系列,智冠出品,吞食天地系列的1,2,3代我都无缘相见,只有4代还较有印象,就是武将手上都拿着比自己身体比例还大的夸张武器。 2、《刘备传》智冠出品,必属XX,其实这款游戏褒贬不一,创意很不错,但就差在画面上,简直...反正我没看几眼就玩不下去了。 3、《赤壁之战》熊猫出品,老游戏一个,当时我还一度把它和前导的《赤壁》搞混,游戏的卖点在于不错的剧情。 4、《龙腾三国》智冠出品

  • 三国志武圣传攻略 三国志武圣传双线完整版

    1、同道中人啊我喜欢三国是因为它的**的历史背景 2、或许真实生活中不能完成那些宏图大业所以只能借游戏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吧 3、我玩过真三国无双3-4赵云传1-2三国志9-11三国群英1-6 4、曹操传刘备传吞食天地还有一个国产的老游戏好像叫官渡之战的 5、总之三国的文化让我着迷三国的武将令我振奋三国所宣扬的大义让我感慨 6、个人喜欢慢慢研究而不是找什么攻略秘籍之类的作弊更不屑 7

  • 三国志策略 三国志策略游戏

    1、该游戏中的据险是一种战略计策。 2、在《三国志战略版》中,据险计策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地形来布置防御工事,如城墙、陷阱等,增加己方部队的防御能力。据险计策还可以利用地形的限制,阻止敌方部队的行动,从而取得战斗的优势。 3、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历史模拟战争策略大作,由光荣特库摩****。该游戏提供了真实的三国战场,玩家可以化身为主公,登庸全系名将,根据时机和地理条件制定策略,打破对谋略的想象。 1

  • 三国志策略手游 三国志策略手游抽将

    三国策略手游有:崛起:终*王者、三国志威力无双、卧龙三国(送SSS吕布) 三国类的手游一直都是备受欢迎的游戏类型,以三国为题材的手游吸引了很多的玩家,以三国历史里的名将为角色,体验那些曾经的热血,刺激的战斗,感受曾经的历史!今天**手游(14294****)带来一些三国类型福利比较多的手游推荐。 1.崛起:终*王者(送神医华佗)网页链接登录兑换送SS级神将华佗、6888元宝、100万金币。

  • 三国志策略要塞 三国志策略版要塞

    1、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沙盘策略手游,游戏以三国乱世为背景,玩家扮演主公的身份,去**三国各种武将,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其中三国志战略版要塞有什么作用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提供速度:调动过程中部队移动速度提升100*且不消耗士气。 3、征兵:部队可以在基地要塞中进行征兵,征兵的时候除了消耗所需的材料还需额外消耗铜币,要塞内只能同时有一支部队兵。 4、恢复士气值

  • 三国志系列游戏 三国志系列游戏大全

    《三国志》这个系列的游戏有很多的版本,*好玩的4个版本如下: 1983年,光荣公司创始人,也是现在光荣公司总裁的襟川阳一先生在中国游历时被紫禁城以及长城的宏伟深深的震撼,感叹中华文化的*大,而后决定开发一款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终于在1985年12月10日,《三国志1》正式发行。 时间来到2001年,这一年光荣公司发布了超人气作品《三国志》系列续作——《三国志8》

  • 三国志群英传 三国志群英传手机单机版

    1、分类:游戏>>单机游戏>>三国系列 2、我是个三国迷,对三国人物异常崇拜。正是如此,我对群英系列一接触,就被他吸引。虽然现在看起来,群英1无论是画面制作,武将技的设置以及背景音乐等都是*简单*呆板的,但那毕竟是我**次“初吻”。哪怕是简单的发出一个“落日弓”,也足够让我**。“初吻”的感觉总是*美好的。 3、真正让我着迷的是从2**始的。2代的确有很多出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