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龙学名:Deinonychus)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3.4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1亿8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δεινος”(意为“**”)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为“爪”),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但近年就迅猛龙重建模型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划。
根据恐爪龙的*大型标本,恐爪龙的体型可达3.4米,头颅骨*大可达41厘米长,*部高度为0.87米,而体重**可达25公斤。它的头颅骨有强壮的颌部,有约60根弯曲、刀刃形的牙齿。奥斯特伦姆*初将恐爪龙的不完全颅骨,重建成三角形、宽广的头部,类似异特龙。在发现更多、更完整的恐爪龙与其近亲的化石后,显示恐爪龙的上腭部较呈拱形,口鼻部较狭窄,颧骨宽广,使头部看起来较为立体,与奥斯特伦姆的重建不同。恐爪龙颅骨与伶盗龙不同,头顶较坚固,类似驰龙;伶盗龙的鼻部上侧往下凹,这点与恐爪龙不同。头颅骨及下颌都有洞孔,可减轻头部重量,而恐爪龙的眶前孔是特别的大。按头颅骨来推算,眼睛主要是向两侧的。就像其他的驰龙科,恐爪龙有大型手掌与三根手指。**指*短,而第二指*长。每只后肢的第二趾都有镰刀状的趾爪,长度约13厘米,有可能是作为捕猎动物。它可以先向前戳刺,并向下割来撕破猎物。相对于恐爪龙的体型,这些趾爪来的相当地大。恐爪龙的身体是靠尾椎及人字骨,在高速转向时来维持稳定及平衡。就像其他的驰龙科,恐爪龙有大型手掌与三根手指。**指*短,而第二指*长。每只后肢的第二趾都有镰刀状的趾爪,长度约13厘米,有可能是作为捕猎动物。它可以先向前戳刺,并向下割来撕破猎物。相对于恐爪龙的体型,这些趾爪来的相当地大。恐爪龙的**副化石,是于1931年由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所带领的队伍在蒙大拿州南部的Cloverly组发现。布郎当时主要是想发掘并处理腱龙的遗骸,但在他交予美国自然历史***的1931年报告中,指出发现了一小型的肉食*恐龙,发现位置接近腱龙化石,但因陷在石灰岩而难以作清洁处理。他非正式地将之命名为"Daptosaurus",并准备描述及展示其骨骼,但他却没有完成。另外,布朗将一个恐爪龙的牙齿,与另一种较小型兽脚类恐龙的骨骸混淆在一起,并非正式命名为"Megadontosaurus"。约30年后,从1964年8月开始,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率领一个耶鲁大学皮*迪自然史***的挖掘团队,在其后的两年内发现了超过1000个骨头,来自于至少三个个体。因为很难判断这些化石的正确位置,所以恐爪龙的正模标本(编号YPM 5205)只限于完整的左足部,与部分的右足部,但都确定属于同一个体。其他标本则在耶鲁大学的皮*迪自然史***区分、标示成50个不同的项目。在接下来几年,奥斯特伦姆及格兰特·迈耶(Grant E. Meyer)研究这些新发现化石,以及布朗所命名的"Daptosaurus"化石,发现它们是同种生物,并于1969年以平衡恐爪龙(Deinonychus antirrhopus)发表了他们的发现。种名antirrhopus意为“平衡”,指的是它们**尾巴的可能用途。比例图
奥斯特伦姆同时重新检验布朗所命名的"Megadontosauru",他发现那只牙齿是属于恐爪龙,而骨骼则是来自另一类动物。他在1970年,将骨骼部分命名为小猎龙。虽然在1969年发现大量的恐爪龙化石,但许多重要部位的骨头并没有发现,剩下的难以确认。这些化石包含少数眼眶后颅骨,没有股骨、没有荐骨、没有叉骨或胸骨、也没有脊椎,以及一个被奥斯特伦姆认为是鸟喙骨的小型碎片。奥斯特伦姆将恐爪龙重建成具有**的骨盆,耻骨呈梯形且平坦,与坐骨长度一样。
1、在1964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一种怪兽,他被尘封了一亿多年。这种怪兽就是恐龙爪龙其含义是“**的爪子”。它被认为是*不寻常的掠食者。那非常尖锐的爪子,表明它是一种凶残的肉食*恐龙。
2、恐爪龙是一种中小型恐龙,全身附着多种利器,*具杀伤力,头大,上下颌有力,牙齿如一把把利牙。前肢细长,掌上有三个带着尖长爪子的指,而且这些爪子非常灵活,便于抓握,后肢的掌上长有四趾,它常以较长的第三根和第四根趾头着地,以支撑身体的重量,而第二趾上的爪子则号称为“**之爪”,除了这些以外,恐爪龙还有一双大眼睛和一条强壮硬挺的尾巴。
3、恐爪龙的“**之爪”长在它后肢掌上的第二趾上,长约12厘米,就像一把镰刀一样,恐爪龙以此为猎食工具,它的这个利爪连接韧带,可以调整角度,使它在进行攻击时,能将趾头以*大的弧度向下或向前戳向猎物,而恐爪龙在行走或奔跑过程中,则会把第二趾缩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爪子因不断摩擦地面而变钝。
4、迅掠龙和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头部细长和恐爪龙有些相似,2001年,美国中国的科学家合作研究证明,这种恐龙和鸟类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可能像鸟类一样全身覆盖着羽毛。用来保湿防热,头部和前肢还长出了颜色亮丽的长羽毛,迅掠龙也像恐爪龙一样凶猛,从在蒙古挖掘出来的一具迅掠龙化石可以看出,它长长的前肢插入敌人的头颅,其中一个镰刀状的爪子留在了原角龙的体内。
5、相对于异特龙等巨型肉食*恐龙而言,恐爪龙体重相对较轻。他们会以“**之爪”一起捕杀并撕裂动物然后共同分享美食。
6、恐爪龙有自己的捕食技巧;它会跳跃起来攻击猎物,用前肢抓住猎物,其中一只脚着地,以平衡身体,另一只脚则举起镰刀般的爪子踢向猎物,在猎物身上留下血口进而食之内脏,而它的尾巴在它扑向猎物时,会通过左右摇摆来平衡身体的剧烈活动。
7、名称:恐爪龙,时期:白垩纪早期,外形:长3米、重60千克,属目:兽脚类,分布:北美:美国。
OK,关于恐爪龙和恐爪龙和迅猛龙区别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