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掌控的洲际弹道**和有人驾驶****终成为美国三大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空军的飞机始终在美国本土的基地内保持警戒状态,并经常在前沿部署中被调至英国、关岛和冲绳等地。在洲际弹道**和潜射弹道**被纳入战略部署前,美国战略空军是美国*直观有效的核威慑力量。美国战略空军*初装备的是二战时期的B-29及其改进机型B-50。1948年,颇具威慑力的B-36开始服役,使美国首次具备了洲际核打击能力。但是,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普及,B-36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喷气式战略***B-47。
3、B-47于1950年开始服役—10年时间内,有28个***联队列装了B-47。借助前哨基地和空中加油技术,B-47的航程得到了**提升。1955年,美国战略空军开始列装B-52。拥有“洲际投送能力”的B-52,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冷战结束前,它始终是美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45%的百万吨级战略核弹均由B-52负责运输。20世纪60年代初,迫于防空技术的进步,美国战略空军淘汰了自由落体**。1972年,美国战略空军引入了近程攻击**(Short-Range Attack Missile)。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战略空军开始部署携带巡航**的B-52,同时将轰炸目标从城市与工厂改为高优先级的军事设施和“反抗力量”。20世纪80年代,美国战略空军开始装备超音速***FB-111A。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B-1的改进型B-1B成了美国战略空军的主力***。
4、从携带核武器的数量方面来看,虽然美国战略空军在20世纪80年代携带的核弹数量只占美国战略核武器总数的五分之一,但其中百万吨级核弹的数量却达到了该级别核弹总数的近二分之一。
5、20世纪50年代,美国战略空军,第72(重型)***中队[位于特拉维斯(Travis)空军基地]
6、1948—1959年间,近400架B-36系列***及其衍生机型构成了美国战略空军基干力量。B-36系列***是美国战略空军中体形*大的***。RB-36D一款战略侦察机,其机腹前部的**舱里装有14部空中侦察照相机。此外,RB-36D的机组成员也从15人增加至22人。

7、20世纪50年代,美国战略空军B-47B是美国**真正投产的“同温层喷气”机型,共生产了399架,于1951年开始服役。波音公司为B-47B加装了空中加油设备,并为后期生产的B-47B安装了升级版发动机。B-47联队通常被部署在位于太平洋、北美洲和英国境内的空军基地里。
8、空中加油能力是美国战略空军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持核威慑态势,美国战略空军中携带了核弹的飞机会24小时保持空中警戒状态,以便能够在接到命令的**时间发动攻击。波音公司共生产了592架KC-97G,该机型安装有用于空中加油、运兵和运货的设备。
9、与B-52B相比,B-52C的装备得到了大幅改进,整机*能也获得了**提升。波音公司共生产了35架B-52C(机腹位置的白色涂装可反射核**造成的闪光)。此特殊机型被部署在位于沃思堡(Fort Worth)的卡斯韦尔空军基地,隶属第二航空队(The 2nd AF)。
10、B-52G是“同温层堡垒”系列战机中的次**机型,其前部乘员舱可容纳6名机组成员。此外波音公司还为B-52G加装了**尾炮炮塔。图中这架B-52G被部署在缅因州的洛林空军基地,第69***中队曾在1974年的“巨人咆哮”(Giant Voice)轰炸竞赛中使用过该飞机。
11、20世纪80年代,美国战略空军仅装备了60多架FB-111A。FB-111A可携带近程攻击**与自由落体**FB-111A是通用动力公司在F-111基本型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战略轰炸版”,曾在两个联队中服役[被部署在皮斯(Pease)新罕布什尔(NewHampshire)、普拉茨堡和纽约]。
这个时间跨度实际上包含了两代的喷气式***。一般认为**代***出现在40年代到50年代,这一代喷气***是**代实用型、具有实际作战能力的喷气***,其气动布*仍跟螺旋桨***比较类似,但具有更高的速度。战斗方式仍以机炮为主,但出现了**代的空对空**。典型的机型包括德国的Me262、英国的Gloster Meteor、美国的F-80(P-80),以及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光彩的F-8**Mig-15.同时**代喷气***也少不了**代舰载喷气***,比如F2H、F3D、F7U、F9F等。
50年代到60年代,则出现了第二代***,这一代***比前一代更为强调高空高速能力,出现了一些刻意追求高空高速的截击机,比如F-104、F-105,这一代典型的机种还有**的Mig-21,直到今天仍是很多第三世界**空军的主力装备。这一代***普遍开始装备雷达,并使用更成*的空对空**进行空战。
60、70年代的第三代***则主要强调低空机动能力和空空**。代表机型是F-4、Mig-25、幻影F1等
70到90年代的第四代***则根据能量-机动理论,进一步强调了机动*,而摒弃了冷战时期过分强调高翼载荷和高空高速*能的趋势。这一代***开始普遍装备推重比更大的涡扇发动机、线传操作系统和更**的雷达火控系统,另外这一代***更强调多任务能力,而非单一的空对空作战能力。代表机型是F-14、F-15、F-16、F/A-18、Su-27、Mig-29等。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代***都被西方称为“第三代战机”。
90年代后出现的第五代***则以F-22的四S为特征,包括隐身能力、超音速机动、战场感知和高可维护*,除了F-22,F-35、T-50和歼-20也是这一代战机的代表。
在第五代和第四代之间,还出现了一批以第四代战机为基础,但具备一些第五代***特*和能力的机种,比如F-15E、F/A-18E/F、苏-30等,称为四代半/三代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